天南星属天南星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南星、白南星、虎掌南星、异叶天南星、一把伞等。天南星以球状块茎供药用。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主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子宫颈癌等症。外用可治疗疮肿毒、毒蚊咬伤等症。生天南星有毒,中毒时可致舌、喉发痒后肿大,严重时窒息而死。轻者可用醋、浓茶、蛋清解毒。
天南星为毒性中药材,原系野生,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浙江等地。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用量增大,人工栽培成功,是野生成功变家种品种之一。我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
效益
天南星的年需求量在-吨,多年来价格比较稳定收入较高。在安国马古、西城一带形成不少专业种植户。天南星生长期为半年到一年半,春、夏、秋都可播种,产量因播种方式不同差异很大,茎块及其种子价格基本稳定,现市场小个天南星23-26元,大个10-11.5元,种子价格80元左右,亩纯效益在元以上。详情咨询,买卖药材请 1、整地施肥选择山谷或林下湿润、疏松、肥沃的黄砂土地,于秋季将土壤深翻20~25cm,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公斤,翻入土内作基肥。栽种前,再浅耕1遍。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2m的高畦或平畦,四周开好排水沟,畦面呈龟背形。 2、块茎繁殖9~10月收获天南星块茎后,选择生长健壮、完整无损、无病虫危害的小块茎,置地窖内贮藏作种栽。挖窖深1.5m左右,大小视种栽多少而定,窖内温度保持在5~10℃左右为宜。低于5℃,易受冻害;高于10℃,则容易提早发芽。
一般于翌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出栽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cm,株距14~16cm挖穴,穴深4~6cm。然后,将芽头向上,放入穴内,每穴1块。栽后覆盖土杂肥和细土,若天旱浇1次透水。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块茎作种栽,可以纵切两半或数块,只要每块有1个健壮的芽头,都能作种栽用。但切后要及时将伤口拌以草木灰,避免腐烂。小块茎及块茎切后种植的覆土要浅;大块茎宜深。每亩需大种栽块茎80公斤。
3、种子繁殖天南星种子于8月上旬成熟,红色浆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也可晒干种子在次年春夏直播,当年收获。播时在苗床上,按行距15~20cm挖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与畦面齐平。播后浇1次透水,以后经常保持床土湿润,10天左右即可出苗。秋播的冬季用厩肥覆盖畦面,保温保湿,有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将厩肥压入苗床作肥料,当苗高6~9cm时,按株距12~15cm定苗。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 4、移栽春季4~5月,当幼苗高达6~9cm时,选择阴天,将生长健状的小苗,稍带土团,按行株距20×15cm移植于大田。栽后浇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追肥。苗高6~9cm,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宜浅不宜深,只要耙松表土层即可。锄后随即追施1次厩肥,每亩~公斤;第2次于6月中、下旬,松土可适当加深,并结结合追肥1次,量同前次;第3次于7月下旬正值天南星生长量旺盛时期,结合除草松土,每亩追施堆肥~公斤,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第4次于8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对水施入;另增施饼肥50公斤和适量磷钾肥,以利增产。 2、排灌水。天南星幼苗喜湿,栽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勤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水分过多,易使苗叶发黄,影响生长。 3、摘花薹。5~6月天南星肉穗状花序从鞘状苞片内抽出时,除留种地外,应及时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利增产。 4、间套作。天南星喜阴,在畦埂上按株距30cm间作玉米或豆类等高秆作物,或其它药用植物。既可为天南星遮荫,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南星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班驳,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同时发生叶片变形、皱缩、卷曲,变成畸形症状,使植株生长不良,后期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栽种,选择无病单株留种;②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③及时喷药杀灭传毒蚜虫。④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倍液。 2、红天蛾。以幼虫危害叶片,咬成缺刻和空洞,7~8月发生,严重时把天南星叶子吃光。防治方法:①在幼虫低龄时,喷生物杀虫剂杀灭;②忌连作,也忌与同科药用植物如半夏、魔芋等间作。
采收加工
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过迟,南星块茎难去表皮。采挖时,选晴天挖起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及须根。然后装入筐内,置于流水中,用大竹扫帚反复刷洗去外皮,洗净杂质。未去净的块茎,可用竹刀刮净外表皮。然后烘干或晒干,即成商品。 温馨提示:天南星全株有毒,加工块茎时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角皮肤,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