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低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阵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该病病死率高,在全球范围仍高达30%~50%。对于新生儿,该病的死亡率更是达到了令人恐惧的70%,还有研究表明,在无任何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破伤风死亡率更是接近%。
该病的潜伏期为6~12天,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机体各大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因此,破伤风患者一般初期仅仅表现为表情僵硬,而到了中期,破伤风患者会逐渐发展为全身的肌肉痉挛样紧张,最后破伤风患者会出现全身的肌肉抽搐,同时还会伴有呼吸困难或者是呼吸暂停等情况。此外,还会出现破伤风吸入性肺炎、肺栓塞,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各种并发症。
面部肌肉痉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目前为止,注射TAT依旧是防止破伤风的最有效手段,常见的TAT注射用量如下:
1.预防:
一次皮下或肌内注射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
2.治疗:
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以后视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适量的抗毒素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初生儿破伤风,24小时内分次肌内或静脉注射~000IU。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常见TAT用法的前提下,TAT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辅以伤口周围的浸润性注射效果更显著研究发现,使用静脉滴注TAT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前,使用TATIU脐部穿刺注射进行伤口封闭的方法后,明显的降低了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在成人有创伤需要注射TAT的情况下,在伤口周围组织再注射TAT—00IU,可大大增强破伤风防治的有效率。
二十四小时后仍可注射TAT的使用应该在创伤发生后的24h内,越早越好。多数医务人员会告之患者应该在外伤后24h内应用TAT,否则无效;甚至某些医疗单位对外伤超过24h的患者,拒绝再给予抗毒素预防。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6~12d,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h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即使发病,症状也应该较轻。因此我们不能把24h作为一个教条的界限,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2周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有些情况下必须加大用量、加倍使用一般情况,儿童、成人外伤后TAT一次用量均为IU。对于一些破伤风感染高风险伤口推荐医生加倍使用,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这些伤口包括:
1、被土壤或粪便污染过的伤口;
2、伤口内有污染异物;
3、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4、脓毒症患者的伤口或烧伤;
5、碾压伤;
6、动物咬抓伤;
7、污染伤口未彻底清创;
8、有广泛的组织损伤的伤口;
9、已超过24h的伤口;
10、糖尿病病人如需使用TAT,均应加倍使用。
迄今为止,破伤风依旧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正确认识并掌握破伤风的预防方法,正确使用TAT,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时选择TAT的用量等措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治疗破伤风。
参考文献: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临床急诊杂志,,19(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