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医院急诊科吗,我们这里有一例破伤风感染医院进行治疗……”
这看似普通的一个转诊电话在我的心里掀起一股惊涛巨浪,上次碰到这样的患者还是四年前了,在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普及的现代,还有人会感染,让人很心痛也很无奈!
(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们院前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患者很快转至我科抢救室,窗帘是提前已经拉上,感染科会诊医师已经到位。
查体:患者苦笑面容,张口仅容2横指;颈项强直,腹肌紧张;四肢肌张力增强;右手大鱼际有一1cm×1cm伤口,表面结痂。
询问病史:12天前,患者不慎摔倒时右手被镰刀划伤,伤口长约1cm,较深,出血较多,至当地诊所清创、包扎,未服药治疗,未正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回家后自行给予烟灰覆盖,4天前突发张口困难,咀嚼乏力,苦笑面容,肢体抽搐,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医院就诊,诊断为破伤风感染,遂医院就诊,经过积极的治疗,仍出现饮水呛咳、怕光,1天前患者反复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肢体抽搐,双下肢僵硬,不能活动,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至我院。
提到破伤风,大家并不陌生,更为众人熟知的,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极高的死亡率,现在,就让我们更加完整的认识一下破伤风吧!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为绝对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能耐煮沸15~90分钟。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的的特异性感染。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的场所都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的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更容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除了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的产妇和新生儿、非正规的人流术后。中耳炎、压疮、拔牙及宫内放环等均有引起本病的可能。因吸毒人员使用不洁注射器注射毒品而患破伤风者亦呈增多趋势。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方法敷伤口,更易治病。
潜伏期:破伤风的潜伏期与伤口所在部分,感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新生儿的潜伏期为断脐带后5~7天,俗称“七日风”,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如子弹头或弹片。
症状:
前驱症状:起病缓慢者,在发病前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
典型症状: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以及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通气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尿潴留等。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诱发,也可自行发作。
自主神经症状: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等。
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强直与痉挛。
2.头面部破伤风——头面部外伤所致,面、动眼及舌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而非瘫痪型则出现牙关紧闭、面肌及咽肌痉挛。
破伤风诊断:
破伤风的症状比较典型,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有无外伤史。厌氧培养有破伤风杆菌;伤口脓液可培养出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对怀疑破伤风的患者,可采用被动血凝分析测定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抗体水平,抗毒素滴定度超过0.01u/ml者可排除。需注意与其他引起肌痉挛的疾病如各种化脓性脑膜炎、脑炎,狂犬病,手足抽搦症鉴别。
破伤风的治疗:
1.伤口的处理
2.破伤风抗毒素及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小儿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可保证5~10年不得此病。
3.控制痉挛
4.注意防治并发症
5.应用支持
6.抗生素的应用
预防——目前对破伤风公认的是防重于治。
(李卫丽李文奇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