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记者从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11月26日-12月31日,银川市将集中为辖区3-11岁学生(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根据银川市教育局和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的《银川市3-11岁学生(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此次接种的目标人群为:截止年11月26日,全市年满3周岁至11周岁年龄段(以下统称3-11岁学生)符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条件的学生(儿童),实现应接尽接。在学校就读年满12岁以上的学生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也纳入此次接种目标人群。
此次接种,按照属地为主、医教协同、知情同意、保障安全的原则进行,各县(市)区组织在校学生(儿童)按照与卫生健康部门商定的接种日期、地点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具体时间安排为:
1.第一剂次接种:11月26日至12月9日,集中开展3-11岁学生和年满12岁以上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学生的接种工作。
2.第二剂次接种:12月17日至年12月31日,集中开展3-11岁学生和年满12岁以上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学生的接种工作。
各县(市)区卫健部门根据前期摸底目标人群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接种点和固定接种点。配足配齐预防接种人员,抽调专业人员成立接种工作队,专门负责3-11岁和年满12岁以上未接种疫苗学生人群接种工作。
同时合理配置医疗救治力量,医院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有急救设备药品、有“”急救车现场值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原则,开展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指导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熟悉疫苗接种知识、接种流程、接种后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
各县(市)区教(体)局、卫生健康局和各校将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采取分年级、分班级、分区域、分时段接种方式,严密做好现场接种工作,严防人员聚集拥挤。接种工作人员要针对学生特点,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落实“三查七对一验证”和接种后留观要求,确保接种安全。
学校将会同接种单位科学合理做好学生(儿童)通知、接种前告知和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儿童)接种时需由家长(监护人)陪同,携带个人身份证件并提供由家长(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家长(监护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到现场的,要出具委托书委托他人陪同。
各校已提前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内容告知拟接种对象及家长(监护人),如实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申报,填报接种意愿,如明确属于接种禁忌者,做好告知解释工作。
除此以外很多家长关心的儿童是否有必要接种?接种疫苗是否安全?……这些问题专家这样解答!↓11月25日,记者联系到银川市疾控中心传染病与免疫规划科副科长周建虎,对一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问: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安全?儿童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答:现在国内外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3-11岁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持续存在,因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很有必要。总体而言,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的效果和成年人的效果相当,在3-11岁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在儿童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问:儿童需要接种几剂次?中间间隔几天?
答:目前,宁夏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是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次,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21-56天。
问: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禁忌?
答: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疫苗;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不能接种疫苗;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不能接种疫苗;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不能接种疫苗;还有经现场接种医生评估,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也不能接种疫苗。
儿童接种需要家长全程陪护。接种前,家长要带儿童的接种凭证和有效身份证明,父母双方一方的户口本或身份证,接种前避免孩子劳累、空腹。接种时,要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儿童健康情况和禁忌情况。通过医生评估或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接种,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确认没有异常才能离开,如有不适,应向医生及时说明。
问: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答:原则上,新冠病毒疫苗是不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应至少14天。但是若出现动物咬伤、外伤等特殊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以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如果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通常说的“免费苗”)和新冠病毒疫苗时间有冲突时,应优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其次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大家在带孩子接种疫苗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排队保持一米间隔,如果儿童正在发烧、咳嗽,或处于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建议暂缓接种疫苗。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仍要坚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习惯。
来源:银川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