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头头是道,通过头的望诊和触诊,可以辩证身体机能。
例如
后头皮上有横纹:脑血栓的征兆
后头皮上有竖纹:脑出血的征兆
头皮软松能拎起:气虚气血不稳(感性)
头皮硬紧结节:气血瘀滞经络淤阻(理性)
?(一)望形态:
正常情况下,头为椭圆形。成人除头后的枕骨粗隆及耳后乳突凸起为正常外,其他如有凸起为实证,有凹陷为虚证。
小儿
1小儿头颅形态与疾病
2小儿头颅过大------先天性脑积水。
3小儿头颅过小------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
?成人
1、方颅畸形----------多见于佝偻病,亦属肾气不足。
2、头顶圆及方者------提示脑髓充足,发育良好。
3、头尖者----------------大脑发育不良。
望动态(二)
1、仰头不下:头后仰,颈不能直立,也不能低头俯下,眼睛上吊:常见破伤风、小儿急惊风等。
2、垂头不举:头垂下,抬起困难。多见于气血虚弱重者(除外颈项受伤者)。
3、头偏向一侧,像总是向左或向右看一样:多见于疼痛肿胀等。
4、有不由自主的一些摇头动作,多由肝风内动所致,如老年性震颤病。
?头部触诊法
总结:头颅的触诊法,是用手触摸病人的头部以检查百会穴部位的变化,用以判断相应的脏腑疾病。
百会穴触诊法
百会穴为督脉上的要穴,百会穴也为诸阳之会,位于两耳尖的头顶正中线上,用手探摸此穴软硬程度可判断风、气、痰,如阳虚阴盛、痰饮症等。
?百会穴一般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紧束型
手指推移,按压不动,主气、血、水之症,属实。如肝阳上亢、高血压、眩晕等。
2、圆墩型
穴位下如圆墩状充盈,主气分或水分郁滞,如神经性头痛、咳喘等。
3、筋豆型
穴位可摸到条索状或小豆状物。主血瘀、痰浊,如妇科病、肿瘤等。
4、软胖型
穴位皮下虚软、膨胀、松弛感。主气血虚弱、水湿诸疾。
5、弛缓型
穴位部皮肤松弛,无弹性,主虚。如小儿发育不良,慢性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