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赛道撑起千亿市值,疫苗背后的冰火两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ybbs.cc/shishang/2671.html

新冠疫苗竞赛,使创业公司处于“冰与火的考验”,一边是赛道的火热,一边是市场格局的坚冰,能实现破局吗?

文丨钟小玉

编辑丨刘岩

题图来源丨壹图网

图片设计丨朱丽君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疫苗概念被外界广泛认知,也点燃了二级市场对疫苗公司的热情。如康希诺生物首日登陆科创板的股价表现,市值一度破千亿元,可见火热。事实上,和疫苗概念相关的公司,在今年疫情以来,迎来了密集融资。

据创业邦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15家疫苗公司获得融资,吸引了包括高瓴资本在内的近50家投资机构和基金入局。部分公司在一级市场接连完成多轮融资,此外有3家相继IPO,分别为康希诺生物、神州细胞、康华生物,另有3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转让和十亿级定增,体现出疫苗股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年国内疫苗公司融资情况,创业邦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制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融资轮次中,A轮及以前的占比超40%,且获融资公司中,年后成立的比例为40%。一边是“新生代频出”,一边是高度稳定的传统市场格局,疫苗行业似乎正在迎来新的机会窗口期。对于疫苗创业公司来说,机会窗口已经打开了吗?

年疫苗公司融资轮次,创业邦制图

快速升温的疫苗

近期成人疫苗的升温显而易见。医院的疫苗门诊,成年人大排长龙打疫苗。伴随流感季的到来,流感疫苗突然十分抢手,有民众表示打了整整一周电话,还被告知断货。这在以前难以想象,流感疫苗往年的接种率也仅有2%而已。

大众对疫苗广泛的认知,是从新冠疫情开始的。对于疫苗创业公司而言,也在迎来市场的认知红利。

新冠疫情,给疫苗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伟高达创投合伙人李红霞认为,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其实是抑制了行业,因为大量资源聚集到新冠疫苗,其他疫苗的研发速度将减慢,却也是创业公司的机会。从整个“盘子”来看,疫苗行业正在吸纳大量社会资金和资源,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从默默耕种到众星捧月,资本的风向很能说明这一变化。资本市场对头部疫苗公司的估值,今年以来突飞猛进。据全球投行Torreya近日发布的《全球强药企报告》,智飞生物现估值亿美元,从去年的全球第75名上升至今年的第32名,该公司74%的收入来自代理默沙东的HPV疫苗;华兰生物以亿美元的估值排名全球第74位,较年的名,上升了62个名次。

非头部的创业公司,也吸引来了济济于入局的资本。特别是像mRNA这类新的技术平台,因被视为“新冠疫苗竞赛”的“黑马”而受到追捧。

博远资本执行董事刘恺对市场热度的变化,颇有感受。他告诉创业邦,前两年看过的一家公司,产品略有进展,目前出来融资,估值大概是当时4倍。

为何整个疫苗行业升温如此迅速?尽管我国人口基数大,疫苗渗透率却低。据KaloramaInformation数据,年中国人均疫苗消费2.9美元/年,低于全球平均4.7美元/年,与发达国家更是相差十倍。而近年来,我国疫苗行业正在因为人口结构、消费升级、认知迭代、政策支持力度等原因,迎来全球第二的市场增速。新冠疫苗竞赛,相当于给行业又增加了一把火。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按销售收入计,中国的疫苗市场总规模由年的亿元增至年的亿元,预计到年达到亿元。而二类苗成熟市场利润率颇高,利润能达30%左右,几乎与新药相当。

能点燃资本市场热情的,除了可观的市场前景外,还有行业格局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孕育机会。

从整体来看,与国外市场高度集中不同,国内疫苗行业的格局仍相对分散,据公开数据,国内疫苗企业就有45家左右。

竞争主要集中在疫苗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为原材料部分,下游为签发流通和终端。中游则聚集了一二类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其中一类疫苗为国家规划疫苗,主要由国有七大所供应,二类疫苗则是相对开放的竞争市场,除了诸如康希诺、智飞生物、华兰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头部公司,也不乏艾博生物、本导基因等后起之秀,此外,二类苗还面临国际竞争,国际四大疫苗巨头——GSK、辉瑞、赛诺菲、默沙东均参与角逐。

此次新冠疫情,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给疫苗创业公司带来了重塑格局的可能性。可以看到,对于新冠疫苗的研发,无论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在积极参与。

新冠疫苗的竞赛,是否有可能改变整个疫苗行业格局呢?

打开的机会窗口?

李红霞认为,疫苗行业的格局,并不会由新冠疫苗来奠定。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流行病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很难预测其深度、广度和时间跨度,克制它的往往是特效药,而可能并非疫苗。只有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和研究之后,疫苗才成为大规模预防的手段,从而解决了某一流行病问题。

也因此,尽管在新冠这场疫情的冲击下,格局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其他小企业的机会,一定不是去赛新冠疫苗,而是在大企业”不得不做“新冠疫苗的时候,能利用自身的技术积淀,在其他疫苗品种上实现快速增长。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创业邦,部分疫苗创业公司实际上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去提取资金和资源。虽然其也要“不得已”投入到新冠疫苗研发里面,以及不确定这部分投入最终是否有产出,但只要获取的资金大于该项投入,剩下的资金和资源就可以投入到其他疫苗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中。

这看似一条不错的“曲线救国”路径,但对创业公司的要求并不低。

李红霞认为,创业公司在现在时间点进入到疫苗行业,只是一次表征,核心还是在技术上是否真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任何只是想通过这次疫情在疫苗行业里面有所发展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她谈到。

如果在疫苗研发领域没有数年的积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趁着一波热潮挤进来。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只会给有积累的企业带来红利。

博远资本刘恺认为,就目前的时间点来看,再通过新冠疫苗弯道超车,机会已经不大。因为无论是技术平台还是研发进度,都进入后半场了。

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候选疫苗个,临床试验36个,9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而我国占到其中4个。

在他看来,疫苗赛道新生力量的机会,来源于国内疫苗水准与国际的差距,以及二类疫苗较低的国内市场渗透率。但从目前来看,尽管中国疫苗行业的格局还不明确,但其实仍是强者之间的游戏。因为大公司具备更强的吸纳资源的能力,以及技术积累等。

创业公司还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吗?

“冰火两重天”

对于疫苗而言,涉及的层面较多,比如在研发层面,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构成了疫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先发者的先发优势明显;在强销售和强监管双重作用的商业化环节,大企业在资源网络上更加成熟。

随着年疫苗管理法出台,整个行业开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行业的要求也更严格。马太效应似乎在逐渐显现。

在刘恺看来,对于一些没有特别强产品和技术的中小型疫苗公司,未来生存会比较艰难,因为疫苗行业的质量控制等规则,会更加趋向国际标准;而对于竞争相对白热化的大品种,创业公司市场份额至少要排名前五,否则可能就是被收购或合并的出路。

创业公司处于“冰与火的考验”,一边是赛道的火热,一边是市场格局的坚冰。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刘恺认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应该避免在传统技术平台上和龙头公司竞争,因为从技术积累角度,并无先发优势。更好的方式是,利用新的技术平台,或者研发难度较高的联苗或者新疫苗品种。

而疫情使得一些新的技术平台比如mRNA,加快了临床研究进度,目前获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可以借机进行验证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创业公司和龙头企业在技术积累上的差距。

而对于VC来说,从高技术的角度去切入,也更适合于疫苗这一具备高投入、高技术、高毛利特征的赛道。刘恺谈到,投资早期的项目,更多还是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ewellerypower.net/zzbx/10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