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增长教师的急救知识,让教职工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使教师能在幼儿园突发事件中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降低对幼儿的伤害程度。年11月12日,螺阳镇卫生院的朱惠强主治医师莅临螺阳中心幼儿园,为幼儿园教职工进行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止血等急救知识的培训。
培训过程中,朱惠强主治医师为教职工们讲解了心肺复苏等理论知识,包括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止血、心肺复苏的黄金救命时间以及救助过程中的正确步骤、注意事项,并借助器材进行现场演示,讲解操作要领,教师们对急救认知由模糊渐渐变得清晰,并初步了解了相关的操作步骤。理论知识培训后,教师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学习创伤包扎、练习排除异物动作、熟悉心肺复苏整个流程,力求将每个动作正确化和标准化。
10大幼儿意外伤害急救方法
有孩子的家中最好备有纱布、创可贴、酒精、跌打损伤药、碘酒、烫伤膏等常用药品,以防万一。
1、割伤或擦伤
如果破损处流血了,用消过毒的镊子移除异物,并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好,5~10分钟可止血;如果血流不止,及时就医。
止血后,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每天换纱布。
不必使用过氧化氢或酒精擦拭伤口,否则会加重刺激。
2、烫伤
烫伤表面发红时,用流动的冷水冲5-20分钟,水流不宜过急。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患处。
用布冷敷缓解疼痛。如果烫伤严重或红肿疼痛持续一小时以上,应及时就医。
不要使用抗生素软膏等任何油腻的药膏,那样会阻碍热量散发,加剧灼伤感。
3、跌伤或摔伤
如果轻微摔伤或跌伤,可用冰袋冷敷,能有效止痛,减轻水肿。
不要马上按揉,尤其出现淤血、青紫等情况时。
如果高处跌落或摔得不能动弹了,千万不要搬抬孩子,最好保持原来姿势,拨打等候急救车。
4、撞到头
如果孩子仍有意识,应尽快用冰块或冰冻蔬菜冷敷,以减轻水肿;如果孩子已失去意识,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观察24小时,如果接下来孩子有呕吐、食欲不振、嗜睡或哭闹不停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5、挤伤
当孩子挤伤手指或脚趾,如果指(趾)甲变形,指(趾)甲下有血,可通过冰敷或者冲冷水缓解肿胀。如果伤口流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接下来的72小时,注意是否有疼痛加剧、红肿或发热现象,这些都是感染加重的信号,如果有,也需要就医随诊。
不要试图矫正挤歪的手指或脚趾,以免造成二次创伤,应该交由医生处理。
6、异物卡喉
1岁以下的婴儿异物卡喉,需将孩子脸朝下放在大人膝盖上,用力拍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5次;再将婴儿翻正,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一岁以上的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持续用力按压孩子胸部,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不能让孩子双手挤压喉咙部位,尽管孩子非常难受。
7、宠物抓伤或咬伤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刻挤压伤口,让伤口里的血流出来。或用大量的清水或肥皂水将伤口清洗干净,尽可能清除伤口里残存的狂犬病病毒。
伤口冲洗以后,可以用碘伏处理一下,用纱布轻轻覆盖伤口,医院打破伤风针或狂犬疫苗。
8、流鼻血
让孩子坐着,身体向前倾,鼓励孩子张口呼吸,避免血液被误吸,同时注意血是从哪个鼻孔流出来的。
家长用拇指和食指在孩子的鼻梁中部捏住鼻子,以便压迫止血,避免孩子将血液吞进肚子里,造成孩子呕吐。
同时用冰冷毛巾敷在孩子前额鼻根部或脖子后面,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一般压迫约10分钟可以奏效。
如果继续出血,可塞入蘸有减充血剂的棉球塞进鼻腔压迫止血,医院诊治。
如经常性流鼻血,医院检查是否有凝血障碍。
9、溺水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内污物,松解衣物。
将孩子腹部放在成人大腿上,使其头下垂,然后按压其背部,使胃内积水倒出。如果呼吸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不可只顾倾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
10、勒伤
当孩子被异物勒住,马上放下孩子,解除压迫物;让孩子品刚在平地上,将颈部固定住,防止乱动。
判断孩子有无呼吸心跳,若没有,赶紧做心肺复苏,并送医急救;若孩子清醒,原地等待救援。
不要随意搬动孩子,以免损伤颈部。
意外无处不在,多掌握一门知识可以帮到身边的人,多掌握一门急救知识可能就会挽救一条生命。通过这次培训,不仅让教职工掌握了紧急救护的正确方法,还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提高危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以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会束手无策,而是能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为处理突发事件增强了自信。
螺阳中心幼儿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