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童因尿床被打至昏迷聪明的家长,

当你发现孩子偷钱,你会怎么做?

青海玉树,一个孩子偷家里的钱被发现,父亲用皮鞭抽打孩子,还在寒冷的户外给孩子浇冷水。

我很想问问这位父亲,你这是家教,还是家暴?

同样是偷钱,重庆这家人的教育方法就完全不一样。

重庆一9岁男孩,偷拿了奶奶块钱买手游装备,父母发现后,没有选择体罚,而是罚他捡废品还债。

虽然男孩一直喊累,却倔强地表示,一定要还完债!

这两个孩子犯了类似的错误,可是家长不同的处理方式,会造就两个完全不同的孩子。

孩子做错事,我们身为家长,固然要给予引导和教育,但这不是我们发泄情绪、滥用暴力的借口。

我看过另一则新闻,家长暴力惩罚的代价,竟是孩子小小的生命!

韩国一名4岁女孩,半夜不小心尿裤子,妈妈被她叫醒后暴怒,将她关在寒冷厕所罚站,4小时后,女孩昏迷死亡。

年轻的母亲坚称自己没有虐童,警方调查后却发现,女孩头部的瘀血才是主要死因,母亲对此却表示,只是用平底锅轻轻碰了几下。

4岁的孩子,还来不及体验这世间的太多美好,就这样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孩子犯错时,家长错误的惩罚方式,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那些被暴力惩罚的孩子,内心的无助和恐惧,是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感受,他们的内心永远得不到富足的安全感。

即使他们长大成人,也依旧会害怕那些童年的阴影重现,害怕那种被遗弃、被抛弃的感觉。

他们最害怕的,是最亲近的人因为“做错事”而不爱自己。

孩子太容易犯错了,很多时候,他们的错误真的是不经心。可是那些错误即使是故意的,我们也不应该用粗暴的方式制止。

因为,孩子犯错真的没有那么可怕,有时候甚至是好事。

孩子的成长需要看、听、感觉,如果父母武断地终止孩子的这些体验,也不允许孩子自然表露情绪,孩子的心理防御系统就会启动。

久而久之,心理的那扇门就关上了。

心理专家李子勋在《后现代家庭教育课》中说,孩子犯错是一种心理需要。

小时候,孩子通过犯错来确知与外界与他人的联系,可以获得对犯错的免疫。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所有的情绪,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挫折还是喜悦,都需要进行预演。

而犯错,就是这样的预演,在做错事与被纠正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核心,认识到这个世界有挫折和不如意的存在,也认识到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

这些错误的痕迹,描写在孩子心灵的白纸上,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查字典的效应。

●孩子通过攻击别的小朋友,认识到攻击的伤害性,也能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通过说谎,认识到诚实的珍贵,也能学会如何回答不同的问题。

●孩子通过不写作业,认识到短暂的放纵,要用更大的代价去填补....

这些看起来问题很大,但实际上,都是孩子的心理需要。

毕竟,一个孩子5岁时候说谎,大家会觉得童言无忌,但是他到了25岁还谎话连篇,就会给他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

小时候试错,比长大后再去尝试的后果,要轻得多。

我们不鼓励孩子犯错,但是要积极地对待孩子犯错这件事。

孩子是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很多时候,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怕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否定,怕爸爸妈妈严厉愤怒的表情。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没有哪一次错误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错误,每一次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名妈妈,她也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女儿圆圆上幼儿园时,班上有好几个孩子是全托,圆圆很好奇那种生活,也动心了,但是尹建莉老师不太同意,跟圆圆讲了很多道理,她还是想去。

于是尹建莉交了两个月的全托费,置办了住宿用的脸盆、毛巾等用品,要知道,按照他们当时的收入水平,这些都不是小数字。

但是只过了三天,圆圆就不想住了,她在妈妈怀里撒娇,说:“妈妈妈妈,我要回家住,好不好?”

这时,尹健莉没有惩罚圆圆,也没有呵斥孩子:我早就警告过你,你知道这花了多少钱吗,你必须住完两个月。

她只是笑着说,好,不想住就不住了,妈妈明天去跟老师说一下。

没有责怪,并不是因为圆圆没有做错,而是因为她相信,这样的错事,能让圆圆学习到很多。比如面临重大决策的深思熟虑,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的。

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试错,去理解生活的秩序,而不是用暴力的方式强压,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情不自禁的把孩子的错误放大。

●他们打人一次,就怕他们长大也变得有攻击性;

●他们说谎一次,就怕他们将来人品有问题;

●他们偷盗一次,就怕他们以后成为江洋大盗。

我们心里明白,犯错的后果真的不会那么严重,这些联想不过是家长将自身的焦虑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小时候做错事,都是在积累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给他们治治病。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实对待孩子也可以用好这四个字。

望——鉴定错误类别

孩子做错事,家长首先做的,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情况很糟糕。

看看孩子惊恐的眼睛,他们真的知道错了。

孩子的错误无外乎分为三种:无心之失,有意犯错,无理取闹。

无心之失是经验的缺失,有意犯错是内心的想法与事实的冲突,无理取闹是消极情绪无处释放。

和大人一样,我们也会犯这样的错误,犯错后我们同样希望得到温和的解决,不是吗?

闻——听听孩子的心声

就像上面圆圆的故事,她想要住全托,只是因为听说每天晚上老师会给发饼干。

这样单纯的孩子,我们怎么忍心去责怪她。

就像我小时候把米饭弄撒,是因为那天妈妈炒米饭用的青椒很辣,我一下子被辣到了。

孩子每次犯错误,一定是有自己的决策,有自己的原因,听听他们的理由,也许我们就没那么大火气了。

问——询问孩子几个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孩子并不知道到底错在哪里。

既然犯错是尝试,我们就要让孩子能得到实验的结果。

在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问他们几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感觉如何?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做的后果你知道吗?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

最后,记得问一句,你希望我怎么样?

这样一步步的引导,才能把错误剖析透彻,让孩子有所领悟。

切——积极的引导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

比如1岁的时候夜哭,2岁的时候不好好吃饭,3岁的时候乱涂乱画,4岁的时候捣蛋恶作剧,5岁的时候撒谎、打架,6岁的时候闯祸、不学习……

我们要看到孩子错误的本质,是哪一类问题,再去做积极的疏导。

比如孩子攻击性强,其实他只是有很多能量需要释放,如果我们把这部分能量引导到锻炼、户外活动上,就会好很多。

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

人类是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允许孩子试错,意味着在谋杀孩子的生命力。

爱孩子,就要给他试错的机会。

只有被原谅过,被理解过的孩子,才能从内心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才能认真体验世界的秩序。

希望每一个孩子犯错时,都能被善待,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引导孩子,有所收获。

今日话题

你是否有因生气而打过孩子?

当你打完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zhangjianfeng

yaolan.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ewellerypower.net/zzbx/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