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带孩子去看大夫时,估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生说孩子“脾虚”。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孩子在生长阶段,一般身高体重增长都非常快,食欲特别旺盛。
但是有的孩子,脾胃由于还未发育完善,再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等,都会导致出现一系列,如厌食、挑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足,甚至疳积、积食等问题。
脾胃是后天之本,意思是人后天的生长发育,都以它为根本。脾胃虚弱,会导致孩子缺乏营养,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后果非常严重。
如何判断孩子脾虚?
1
生头发发黄,面色缺少光泽。
2
容易劳累、容易弯腰驼背等。能够观察到脾虚的孩子非常容易累,动辄就喊累。小孩子总让抱着、疲乏、经常躺床上、不想动、不爱动、走路和站立等容易弯腰驼背。这都是属于脾虚的表现。
3
容易食积,腹痛,或腹泻。厌食,不爱吃饭,往往吃一点就饱了,也有的孩子经常腹痛、大便稀。
4
便秘,或大便粘腻,粘马桶,不易冲干净。
5
流口水。我们常常会见到小孩流口水。大多数父母都不会太在意小孩流口水,但是小孩经常流口水,如果牙齿都长出来了,流口水还是很严重,那么有可能是小孩脾胃虚的缘故。
脾虚应该如何调理?
合理饮食
小孩出现脾胃虚弱的时候应注意进行合理的饮食。每顿注意不要进食过饱,避免进食油炸油腻的食物,进食食物应软烂,以容易消化为宜,进食的时候还要注意细嚼慢咽,食物只有在口腔被充分的研磨嚼碎后,才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儿推拿调理脾胃
外劳宫
温中健脾作用突出,对于阳气虚损,脾胃虚寒,久泻不止,受凉腹痛,尿床疝气等病症疗效显著。
外劳宫温中和胃的作用,也就是温里寒,温中下焦之寒。如果是孩子误食冷饮,或者风寒入里导致的腹痛,腹泻,或者高烧的时候浑身怕冷,都可用外劳宫。
四横纹(或掐四缝)
有行气散结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导滞,止咳化痰,主要调理伤食、厌食及口疮、扁桃体炎等症。
清补脾
可以补血生肌,去湿化痰,作用很强大。现在的宝宝营养过剩,容易乳食积滞,经常生病的,大多数都会脾虚,清补脾特别适合消化不良爱生病的宝宝。
脾穴,是离心推?还是向心推?不懂辩证,出手便错。离心推是清法,向心推为补法。妈妈奶奶一般不懂辩证,这儿的建议就是来回推清补脾是安全的!
揉板门
不仅对上吐下泻有特效,而且对食积、腹痛或泄泻、或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症效果都很好!不仅对孩子有效,对成人特别是胃病人群也很有效!不妨用劲揉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呢?
板门穴,又被称之为脾胃之门,位于肌肉丰厚处,可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通调三焦,也可用捏挤法,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疮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或下利稀黄。
主要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
捏脊(积)
又叫“擀皮儿”,“蚂蚁上树”,在民间流传深远,是一个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手法,适用于一切虚弱之症,尤其消化道病症。保健作用就非常大,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可以让孩子长的高,吃的饱,睡的香!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推动,不离肌肤。妈妈奶奶多练习几遍就会无师自通。容易出现的错误,还是捏的方向问题。捏积要从下往上捏,阳气顺势生发,对阳虚气虚体寒孩子效果好,适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则适合一些阴虚严重,积食、发高烧等实热的孩子。
虽然宝宝脾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不过也无需太过紧张。
萧氏儿科的推拿团队,配备专业的推拿师,通过中医推拿的方式便可治愈,让孩子远离抗生素的同时,也免去服药困难、惧怕打针的困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