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闹心隔天就得洗床单,宝宝尿床是不是病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

先来公布个好消息吧

我盟和今日头条共同举办的

“健康过大年”活动获奖名单来啦

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大咖获奖了呢

家里的被子隔几天就得洗晒换新

原因都是小朋友在睡眠中

不自主的漏尿

这可愁怀了奶爸奶妈们

不用怕今天咱们就跟着龙猫药师

一起来看看“夜间遗尿症”的那些问题

夜间遗尿症的定义

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年的定义:夜间遗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两次并持续≥3个月。有一些儿科指南中年龄界定为3岁。

生理原因

如果是生理原因,请去看医生,医生有很专业的判断标准,而且会评估出尿床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在这里我不一一展开了,因为原因实在太多,而且太专业,一般家长也用不着搞得那么清楚。

对于尿床的治疗,一般情况是先去看看肾病内科或神经科的专家,在排除器质性病因后就要转到保健科或中医科了。

心理原因

很多小朋友的遗尿问题是由于心理原因引起的。恰恰这部分的治疗是医生不能一直跟踪的,需要家长亲自引导,帮助宝宝克服尿床的问题。

小于5岁的儿童

宝宝偶尔尿床不要过分紧张,频率没有到儿童遗尿症的诊断标准。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过“肛欲期”的概念,如果你的宝宝年龄还小,但是你还是很苦恼他尿床的问题,建议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概念。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所以家长要给宝宝多一点儿耐心。

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

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结束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就出现了停滞状态。

大于5岁的儿童

回到最初的定义,医院排除有没有生理性的原因。如果没有的话,接下来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建设吧,参与他的康复。

家长能做些什么?

不管是小于5岁的儿童,还是大于5岁的儿童,不管有没有去看医生,当遇到自己的孩子尿床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其实,尿床的宝宝很需要我们的关爱、鼓励和帮助。

床上垫隔尿垫,大人就不用太辛苦了,也不会朝孩子发火,觉得孩子很没用。你越指责他,他越紧张,有心理负担。到了晚上,反而容易尿床。

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人面前指责孩子尿床。

通过鼓励和陪伴,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不会尿床的孩子。只要有几次发现不尿了后,孩子自己就不会尿床了。

温和地问孩子是不是水喝多了,控制孩子晚上少喝水,睡前不喝咖啡等利尿类的饮品。

如果宝宝已经喝了很多水,家长夜里辛苦点儿,叫起来嘘嘘一次。夜间总是叫宝宝起来尿尿的反射性训练,可能会导致宝宝夜间习惯性起来尿尿,不能深睡眠,更有部分孩子不敢入睡。长期如此,引起孩子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不建议家长长期进行这种训练。

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孩子虽然还小,但孩子已经很有自尊心了,请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耐心等待他慢慢长大:一般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

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尿床情况还是“涛声依旧”,家医院看一看了。

龙猫药师建议家长不妨在就诊前根据下面的表格做一个记录,相信直观的数据能加快医生对孩子情况的了解。

文章来源:龙猫药师

重点来啦

4月16日晚8点

蝴蝶学院与你不见不散

下面小编要和大家提前透露下

咱们第四期的重量级嘉宾了

袁钟,重庆万州人,医学博士,专业中国医学史,研究方向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编审,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现任国家卫计委生命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协和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还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继教学院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中西医比较史研究、医学与哲学、宗教研究、医学伦理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图书奖,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发表过“中医经络起源初探”、“中国古代生殖文化与中医阴阳学说”、“中西医研究的语言困惑”等一百二十篇相关论文,主编《中医辞海》、《医学辩证法》、《医学人文丛书》等,其主讲“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者”、“中华心灵深处的驱动”、“人类纠结与医疗”、“好人医院”等获得广泛好评,目前正担任国家卫计委干部培训中心、人才中心、党校等单位的主讲教师,以及《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副主编。

”?插播

『我们的故事』

会在每周五与大家见面

也欢迎大家前来投稿

你的医宣路上的故事

或者是你在科普道路上的趣事

都可以和咱们分享哦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ewellerypower.net/zzbx/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