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

摘要

目的:研究比较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过敏反应。

方法:例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TIG组和TAT组,每组50例。TAT组给予TAT注射治疗,TIG组给予TIG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皮试结果以及过敏反应时发生情况。

结果:TAT组开皮试结果总阳性率34.00%明显高于TIG组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G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TAT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IG较TAT而言,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提升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目前临床在治疗交通事故、烧伤及其外伤等创伤患者中,为了减少破伤风感染发生率,需要需要注射破伤风抗生素,即为含有中和破伤风毒素作用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和特异性抗体F(ab′)2的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但在应用过程中TAT具有较高皮试阳性率[1,2],注射后偶尔出现过敏反应。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具有较高活性,较少不良反应,目前虽然上市时间较短,临床数据有限,但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现对比且分析了年1~6月本院收治的例开放性外伤患者中使用TAT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umantetanusmmunoglobulin,TI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年1~6月收治的例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TIG组和TAT组,每组50例。TIG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0.22±8.27)岁。TAT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55±6.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组样本均符合《护理学基础》第98版注射判断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表示自愿参与本院组织的调查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会认可。排除标准: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既往药物过敏患者、饮酒患者、近期使用过TAT与HIG患者。

1.2方法 

皮试方法:所有患者均开展相同的皮试方法及其皮试液配制,选择1ml的一次性注射器获取U原液,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至1ml,在安瓿内推回0.9ml的稀释药液,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于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及其腕横纹平行位置进行皮内注射,注射0.1ml,皮丘直径处于0.5~1.0cm,观察30min后的皮试结果。

1.2.1TAT组给予TAT注射治疗 

针对阴性患者,需要分四次注射UTAT,间隔时间为30min,第一针皮下注射皮试所剩药液,第二针肌内注射余量,完成注射后30min观察;针对阳性患者分4次注射UTAT,首先抽取0.2ml的原液,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至2ml。第一针注入0.2ml,第二针注入0.4ml,第三针注入0.8ml,第四针肌内注射剩余药液,注射后30min观察。

1.2.2TIG组给予TIG注射治疗 

直接肌内注射TIGIU。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皮试结果以及过敏反应时发生情况。判断皮试结果的标准:皮丘直径1.5cm,红晕直径4cm,全身不发生反应判定为阴性;皮丘直径1.5cm,红晕直径4cm,伪足数量3个,存在痒感,但不存在喷嚏、鼻咽刺痛、荨麻疹等反应判定为阳性;皮丘直径1.5cm,红晕直径4cm,伪足数量3个,不存在喷嚏、鼻咽刺痛、荨麻疹等反应判定为强阳性,总阳性率=(阳性+强阳性)/总例数×%。临床判断过敏反应的标准,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肤发痒、关节肿痛、荨麻疹、腹痛及其全身淋巴结肿大,抗组胺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药物经过肌注注射或静脉注射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者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皮试结果比较 

TAT组皮试结果总阳性率34.00%明显高于TIG组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TIG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TAT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在预防开放性外伤患者破伤风感染中注射破伤风抗生素属于常见方法,其中,TAT比较常用[3,4],但具备使用局限性,由于马血清蛋白属于一种异体蛋白,人体对于其的过敏原性比较强,进而导致出现恶心、皮疹、皮肤瘙痒、脸部红肿等情况[5]。TIG属于存在高效价破伤风抗体的依据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一种血浆[6,7],且经病毒灭活之后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其安全性,过敏反应率相对比较低,且也适用于易过敏体质的老弱者,利于降低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药物[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TAT组皮试结果总阳性率明显高于TI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G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TA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TIG较TAT而言,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提升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小苏,阮红.免疫球蛋白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例临床疗效观察.北方药学,,15(5):62-63.

[2]蔡艳霞,郑晓秋.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效果比较.中国乡村医药,(17):37.

[3]施佰丽,王伟,闫敏,等.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在急诊临床应用的研究.中国医学工程,(1):61.

[4]刘燕飞,高文婕.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致过敏反应3例.实用医学杂志,,24(20):.

[5]陈国蓉,郑春香.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过敏反应比较.海峡药学,,23(4):-.

[6]陈倩.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危重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分析.北方药学,,15(2):65.

[7]魏贤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北方药学,,12(12):40-41.

[8]谢晓曼,张传龙,李洁,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应用价值.临床肺科杂志,,19(5):-.

[9]王聚全,孙培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药品评价,,15(23):61-62,66.

END

本文整理自《中国实用医药》,文章仅出于学习交流、科普知识之目的,不做其他任何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ewellerypower.net/zzbx/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