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传播途径本病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人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流行特征: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新生儿破伤风会有潜伏期,一般是在3-14天,较多情况为4-7天,潜伏期越短病情就越严重,病死率也越高。早期的症状有宝宝出现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等,随后还会出现面部肌肉紧张,牙关紧闭,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通常还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父母可以看到宝宝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的痉挛还会引起青紫,甚至窒息。任何轻微的刺激都会诱发痉挛的发作,而且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
除了这些症状以外,在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过程中,还有并发肺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病情较为复杂。
治疗主要有四种方式,首先是护理,将患儿安置在安静避光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刺激和痉挛的发作。而在痉挛期应该暂停进食,可以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之后才能试用胃管喂养。除了这些,宝宝的脐部还需要使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以进行护理。
其次是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抗病毒治疗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这种治疗方式对于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是无效的,因此需要尽早使用。
第三,治疗还需要通过止痉药来控制痉挛,它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这类药物主要有地西泮、苯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地西泮的使用方法是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苯巴比妥钠也是静脉注射,可与地西泮交替使用;使用10%水合氯醛用胃管注入或灌肠,它是用于临时发作时的用药。
第四,使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或头孢菌素、钾硝唑、静脉滴注等都可以杀灭破伤风杆菌,达到治疗效果。
疾病的护理
1一般护理让新生儿在安静房间内休息,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对流风。给新生儿戴黑布眼罩,避免声光刺激。剪指甲,手心放置干燥棉球,防止抽搐时自伤手掌心。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要尽量在镇静剂发挥最大作用时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刺激。
2控制痉挛(1)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2)镇静剂使用;
(3)抗生素应用。
3其它及时供给足够的营养与水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