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下的娃娃吃盐会不会伤肾小孩尿床是肾

“健康贵阳·名医讲堂”开讲,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邵晓珊教授指出——

预防肾脏病从娃娃抓起

“1岁以下的娃娃饮食该不该加盐?”“遗尿症是一种病吗?”7月1日上午,由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贵阳晚报》、《健康之友》联合主办的大型健康公益系列讲座———“健康贵阳·名医讲堂”首站活动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启幕。余名听众参加讲座,并同该院肾病风湿科专家团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副院长、儿科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邵晓珊作为主讲嘉宾,向与会人士做了一场主题为“预防肾脏病,须从儿童抓起”健康教育讲座。该院肾病风湿科专家团队,也为现场听众解答了肾脏病防治的相关问答。

  下一步,“健康贵阳·名医讲堂”还将走进学校、医院,为广大市民和读者带来最新、最权威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指南”。

  病程:

  3个月可转为慢性肾脏病

  邵晓珊教授将人体两个肾脏比喻为清道夫、劳动标兵,因为它每天要为人体制造尿液,排除多余的水分;每一天净化约升的血液,排除代谢产物;分泌肾素,调解血压;生成活性维生素D,维持骨骼健康;分泌促红细胞成素,避免贫血……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如果说一个肾脏出现了问题,另外一个肾脏尚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倘若双肾均出现问题,身体浮肿、高血压、贫血、骨骼发育不良等症状就会逐渐出现。严重时,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肾脏受损时间大于等于3个月,我们统称为慢性肾脏病。”邵晓珊说,慢性肾脏病会表现为血或尿液组分异常,或是影像学检查异常,亦或者肾活检异常。如果进入慢性肾脏病仍不加以重视,最终就会逐步恶化,演变成终末期肾病,也就是肾衰竭甚至尿毒症,这时,只能进行肾脏的替代治疗,即血液透析、膜透腹析或是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

  全球肾脏病专家发现,成年人的肾病很多是由儿童时期迁延而来。因此,儿童慢性肾脏病应该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

  治疗:

  切忌擅自停药

  邵晓珊教授介绍,我国现有余万肾脏病患儿,其中慢性肾衰的病例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约70%的儿童患者至20岁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儿童慢性肾脏病发病的主要病因为,先天尿路发育畸形和先天肾脏发育畸形,及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肾小球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生病后,一些家长乱给儿童吃感冒药、抗生素、中草药,对儿童的肾脏造成损伤,这通常会引起急性肾脏疾病,如便血、少尿、高血压等症状,如不加以治疗重视,肾病超过3个月不愈将转为慢性肾脏病。

  一些慢性肾脏病到了一定程度,就要使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在长期的工作中,邵晓珊发现,很多家长是很反感,而且恐惧激素药物,认为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会造成影响。

  对此,邵晓珊表示,使用激素确实会暂时延缓儿童的发育,甚至引起儿童食欲暴增出现肥胖,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只要家长配合医生定期监测儿童的病情,根据儿童病情用药,在停药后注意饮食,后期儿童会进入一个“追赶”的过程,出现一个发育的小高峰。

  预防:

  两项检查很重要

  邵晓珊说,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能忽视,从婴儿一出生时,就应该注意做好防止肾病的准备。

  邵晓珊说,婴儿一出生,医院提出尿液筛查和尿路超声筛查两项检查。其中,尿液筛查就是我们常说的尿常规,可以检查出肾脏是否存在异常;尿路超声筛查,可以检查出泌尿系统是否存在先天问题。如存在问题应及早就医治疗,将疾病治愈或延缓病情。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肾脏病,饮食上尽量限盐、限糖、限脂,多进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健康的水分摄入。儿童生病后,切忌滥用药物。比如,生病了不能使用感冒通、头孢拉定,不能使用抗生素庆大霉素,不能使用中草药关木通、马兜铃酸等,这些药物都有可能对儿童肾脏造成影响。

  最后,邵晓珊还说,家长要对儿童的异常情况敏感,如发现儿童尿频、尿痛、多尿、少尿、夜尿等排尿异常,发现红色尿、浑浊尿、泡沫尿等尿色异常,不明原因眼睑或是下肢水肿,不明原因贫血,乏力、食欲减退,高血压等症状,都是肾脏病的信号,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就医治疗。

五岁还尿床尽早看医生

  “你怎么又尿床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啊?”生活当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部分家长对孩子这样的苛责。殊不知,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有可能是遗尿症在作祟。

  为了普及遗尿症相关知识,在名医讲堂上,主讲嘉宾邵晓珊将遗尿症作为一个小专题作为专门讲解。目前,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肾病风湿科新开设了遗尿症门诊,接诊了不少有“尿床”苦恼的儿童,也让一些不明就里的父母了解了遗尿症的危害。

  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5岁以上儿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在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研究数据显示,遗尿症患儿中,5岁儿童占到16%,7岁儿童占10%,2%至3%的患儿持续到成年。有专家指出,尿床是儿童“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异和吵架。

  小儿遗尿症大多数属于功能性的,对于遗尿症患儿而言,合理安排饮水和训练排尿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好的饮水习惯包括: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早餐吃饱,晚饭尽早,白天多吃蔬菜,多运动,晚上不吃生冷,不运动,睡前先去排尿,定时大便。“坏习惯”包括晚睡,睡前兴奋活动多,晚饭太晚,吃零食,不喝水或以饮料代替水,睡前喝奶等等。

  专家指出,如果家中小孩到了5岁以上还有尿床现象,家长应尽早带到遗尿专科门诊就诊,听从医生的意见,按时服药并做好孩子的生活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摆脱掉“尿床”给孩子日常生活、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怎样锻炼孩子的排尿功能:一般儿童膀胱可容纳毫升左右的尿量,白天应多鼓励孩子多饮水,有意识的使膀胱多储尿,当每次尿液达毫升以上,宝宝的膀胱便具备了一定的储存尿液功能,然后再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再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达到令宝宝可以控制排尿的目的。另外,养成规律生活,睡前排尿,注意每次夜尿床的时间,提前抱醒督促排尿,通过反复训练使孩子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

——详细内容请见7月7日健康之友报第一、二版《预防肾脏病从娃娃抓起》

更多内容请参阅年7月7日出版的《健康之友》报!

要健康想长寿看健康之友

◎回复“健康”,了解健康之友报

◎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健康之友报,邮发代号:65-元/年

◎回复“订报”,获取订阅健康之友报订阅方式◎回复“咨询”,获取健康之友报联系方式◎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ewellerypower.net/lcjc/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