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月龄的宝宝在家摔了一跤,头上破了大洞,流了很多血,去医院处理过程中打了破伤风针,未曾想竟然发生过敏性休克,差点阴阳相隔。
年,我国出台了《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版》。共识里指出的很多误区,在临床上已经存在多年,要纠正这种误区,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
这个宝宝为什么会走鬼门关?
破伤风专家共识指出:破伤风的免疫预防存在脱节现象,接种医生负责接种破伤风疫苗,临床医生负责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临床医生对于疫苗的作用知之甚少,导致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被滥用。
关于破伤风,你需要知道以下小常识:
受伤后紧急处理用的“破伤风针”,有两种。
一种是从马的血清中提取的,叫“破伤风抗毒素”,俗称“马破”。这是最早的破伤风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广泛使用了。
另一种则是从人体血清中提取出来的,叫“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也叫“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俗称“人破”。
两者都能够中和破伤风毒素,起到预防破伤风的作用。“马破”的保护效果能持续一周左右,“人破”则可以达到2~3周。在这期间如果再受伤,没有必要再去打。
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紧急处理更多使用“人破”。而在国内,则是“马破”一统江湖。
因为受到原料、工艺等方面约束,“人破”的产量少、价格高,国内还没有广泛投入应用,医院能打,有时还会出现缺货。相较之下,“马破”价格便宜,医院都能打。
注意,“马破”有一定的致敏风险,所以打之前需要皮试。
破免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国外统计,马源破免的过敏率为5%~30%,致死率为1/万。即便是被认为非常安全,无需做过敏测试的人源破免,其仍然有2‰的过敏率。
更可怕的是:医院只有马源破免可以注射,但患者又过敏,这时不得不采用脱敏注射法(大致就是稀释后注射)。这种脱敏注射法也非常危险,有14.1%的人仍会过敏,有1.2%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宝宝打的破伤风针,就是马源破免(不是破伤风疫苗)。宝宝走鬼门关的原因,就是因为对马源破免发生了过敏性休克。
根据宝爸的记录,宝宝在注射马源破免后第19分钟出现过敏症状(呕吐),第23分钟即发生过敏性休克(全身青紫,失去意识)。
问题是:宝宝有没有必要注射破免?
综合考虑疫苗接种史和伤口分类,破伤风专家共识对于破伤风疫苗和破免的使用给出了明确的建议,见下表:
什么情况需要打破伤风针?
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的简单判断标准是: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是什么物体。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导致出血,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开放性伤口或外伤不一定会得破伤风,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所以,浅表创口通常不会出现破伤风感染。
单纯表面擦伤,经过及时清创处理后,就没有必要再打破伤风针进行预防了;若伤口较深,污染较严重,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时就要打破伤风针了。
打破伤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十分钟内发生,一旦发生须立即抢救。
血清病
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等。
一般在注射后7-14天出现,也有少数在注射后2-4天出现,如出现上述症状须立即就诊对症处理。
打破伤风针要避免哪些误区?
误区一:外伤后只有24小时之内注射才有效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
根据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在2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二:打了破伤风针就不会再得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
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