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阳气弱,体质差的孩子很容易咳嗽,但是冬天调理的好,孩子不仅不会生病,体质情况很明显就会上一个门槛。
其实这对所有孩子都是一样的,利用冬天可以“进补”的时节特点,改善孩子体质。那么很关键一点,就是给孩子进补究竟要怎么做。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积聚于体内,人体的消化机能反而比春、夏、秋更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整个消化吸收水平是提高的,所以冬天的饮食特点,就是可以增加热量、增加蛋白质高一些的食物。家长最喜欢给孩子增加营养,那么冬天就是一个机会。
真正给孩子进补的方法
1首先是保持孩子有好的消化情况
孩子消化不好,不仅不能补,还会一补就生病。简单说就是不能让孩子积食,首先要检查孩子的消化情况,以此来决定和调整饮食。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可以喝葆化茶、积食通调方,及时给孩子消食导滞。
2其次是持续
很多家长给孩子进补,就是等节气那天突然给孩子吃一餐大补或者做一次食疗方,觉得孩子吃这么一两顿后就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了。这不是吃药,吃的也不是神仙丹,怎么能指望吃一次两次孩子就有很明显的改善呢?
另外孩子本身的脾的能力就是相对弱的,每次能消化吸收的量也是受限的。
所以,真正给孩子进补,是要在对的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给孩子吃对的东西。每次不用太多,但是每天吃,三天两头吃,这样才能看到效果。
当然这里不是让你天天给孩子吃大鱼大肉大补,而是一些适当的食材,每天给孩子吃一点,控制好消化,消化好的时候才能吃。
3补阳气不能忽略补津液
这是很多家长都没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大家会感觉“感觉孩子补不进去”?除了因为孩子积滞,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补充津液。
无论是补脾阳还是补肾阳,都不能忽略给孩子补津液。小孩的体质特点是生机勃勃的,新陈代谢迅速。这个过程津液的损耗肯定是比大人更快的。
说到补充津液,大多数想到的是喝水,但是水也不能一直喝呀。这个时候可以吃点稀饭、白萝卜、面汤、米汤、豆浆、小米粥、大米粥。这些种子类的谷物烹饪的原味汤汁,是首选,因为它们入脾胃,很容易被吸收,容易转化为津液。
陈修园总结《伤寒论》就是留个字:保胃气,存津液。可见脾胃和津液的重要性。
那给孩子吃什么好呢?
1脾胃功能比较差的孩子,素食进补。
素食相对比肉食要好消化,也有一些有益脾肾的食材。
首推芡实。芡实归脾、肾经,既能补脾除湿,开胃助气,又能益肾固精。
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
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一般脾虚的孩子运化水湿能力弱,就容易生湿。而大多补益肾水的食物也更容易生湿,芡实是非常好难得的既能健脾祛湿,又能补肾固精的食物。
长期脾虚,尤其是脾虚导致肾虚的孩子,比如天气一冷就尿床,吃芡实效果就会很明显。
可以用芡实煮汤、煮粥,但是要注意炖煮久一点,直至糜烂。因为芡实比较硬,不容易煮烂。小一些的宝宝,可以给孩子喝汤不吃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把芡实打粉,用来煮粥给孩子吃。
其次像黑豆、栗子也都不错。这两者都归脾、肾经,能兼顾补脾益肾。可以与芡实调换,交叉每日煮粥给孩子吃。黑豆可以打豆浆,栗子也可以煮熟给孩子当零食点心吃。
2脾胃功能好些的孩子,适当吃鱼、肉进补。
孩子是虚寒之体,最是要利用最冷的时候吃些温热的食物来进补。只要孩子消化情况好,就可以适当的进行食疗。
不要当心吃羊肉上火。羊肉比较温热,天气越冷,阳气越内敛,消化能力其实会越强。
羊肉性温热,归脾、肾经。最能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
很多家长当心给孩子吃羊肉上火,教大家两个方法避免上火:
1、如果孩子积食,就不能吃。上火是因为积郁化热,不食积,就不会上火。如果孩子感冒生病,或者有咳嗽发热等情况也不能吃。一定是在孩子没有病痛,消化良好的时候吃。
2、少吃多餐。每次不能给孩子吃太多,但是可以多吃几餐,或者隔三差五的吃。少吃多餐。这样的目的还是在照顾孩子脾的消化能力。消化好了,进补才能有效果。
如果羊肉孩子受不了,就可以给孩子吃些鱼,更好消化。
可以给孩子吃一吃鲈鱼。鲈鱼也是入脾、肾经,味甘平,但是平中偏凉一点点,所以可以放些柠檬片或者姜片一起清蒸来中和。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也要看孩子的消化的情况而定哦。进补的前提是脾胃功能好,孩子吃进去的东西,才能消化吸收,达到进补的效果。
如需了解更多,请加助教老师一对一咨询可以加VIP服务(如已经有助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