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半年前就学会入厕了,近段时间频繁尿床,我关过他禁闭,惩罚他穿尿湿的裤子,可就是不管用,我该怎么办?”
“我女儿近期在幼儿园经常尿床,每天提醒她也不管用,真的快失去耐心了。”
最近有好多家长,在后台留言咨询很多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所以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儿童尿床的的一些知识。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2.5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直到天亮,但是夜间仍可能无意识排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就能够主动控制夜间排尿。如果孩子5岁后仍频繁尿床,就可能患上了“遗尿症”;这种医院就诊。
诊断要点包括①患儿年龄≥5岁;(5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应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
②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不作病态);
③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从诊断要点可以看出,偶尔的尿床或者宝宝比较小的情况,不能称之为遗尿症,所以不要过于担忧。
来源: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
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会给孩子和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少部分情况会持续到成年,所以专家共识中提到,一旦确诊需要尽早进行治疗,不要“观望”。
为什么5岁以上孩子还会频繁尿床孩子尿床的原因可能与这些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2、铅超标、锌缺乏;
3、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中枢觉醒障碍;
4、脑垂体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5、器质性泌尿系统疾病,膀胱功能障碍;
6、心理因素:精神创伤,脾气古怪,孤独,胆小,不合群;
7、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看出来了吗?宝宝尿床的原因生理、病理和心理的都有。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大约20%的5岁孩子,10%的7岁孩子和5%的10岁孩子依然会尿床。
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5岁孩子可能存在尿床的情况,你家娃并不“特殊”。家长们发现宝宝又尿床时,千万记得淡定哦,别一上来就河东狮吼,加重宝贝的心理负担。耐心些,多观察,找出孩子尿床的原因才是要事。
遗尿症,该怎么治疗?中医药治疗补肾健脾类中药在益气健脾补肾的同时,能够促进遗尿患儿夜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遗尿。
另外结合小儿推拿、中医贴敷、耳穴疗法等,均能起到温补脾肾,益气固摄的作用,在止遗、促醒、防复发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比如:
推拿治疗
辩证取穴,以补益脾肾为主,兼泄肝平心为辅常用穴位
补脾经、补肾经、清心经、平肝经;
按揉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捏脊。
仪器治疗经络导平经络导平疗法是用现代化电子技术,以高电压“电”能代替针刺的机械能,按针刺的经络穴位,给予调整平衡的高能量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脑循环、雷电电摩仪(ECTH)调整大脑供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刺激膀胱括约肌的收缩,改善孩子遗尿的情况。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通过催眠、沙盘游戏、音乐治疗等方法逐步解除孩子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此外,还会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与孩子沟通。通过心理辅导,让孩子自己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行为训练行为治疗指导孩子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如鼓励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宜清淡,宜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量早睡,睡前2-3小时应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等。
膀胱训练指导孩子白天尽量憋尿,逐渐延长憋尿时间,通过训练可以降低膀胱逼尿肌张力,增加其容量,使排尿次数减少;同时排尿时可鼓励孩子先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必要时也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膀胱功能。
觉醒训练采用闹钟或报警器的方式唤醒孩子进行排尿。
其实很多时候,大龄宝宝尿床情况的出现,既不是孩子偷懒不想起床尿尿,也不是故意要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尿床时,家长们千万别责怪、取笑或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温柔的妈妈,先安抚宝宝,让宝宝从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暑期福利遗尿症检查:
检查费:每天为5名儿童提供筛查援助;
筛查援助:原价元,援助价元。(血常规、尿常规、x线光片、膀胱B超、微量元素)
遗尿症治疗:
治疗援助:援助元(治疗费超过0元援助元)
针对西安市外儿童(含周至、户县、高陵、蓝田):免7天床位费,即免费提供住宿。
报名方式
1、编辑短信“孩子姓名+就诊时间+家长手机号”发送至
2、点击文章底部,留下“孩子姓名+就诊时间+家长手机号”
活动地点:新院3楼儿保科发育行为门诊、内分泌门诊
活动时间:即日起—8月31日
活动-/
本期指导专家
蔡西萍
从事临床研究及教学三十余年,善于立足于传统中医理论,使用“医·学·家三位一体诊疗体系”,将西医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辩证施治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发育迟缓等疾病,同时利用专业系统的医学心理学基础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及疏导,让疾病治疗、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矫正、社会适应训练等方面同步进行,让医生、家长、老师及社会共同参与、相互协调,让患儿身心同治、全面康复,广受业内专业人士及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文章创作●编辑:许建光
●审稿专家:蔡西萍主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期热文点击浏览▼注意!这一类孩子,应该及早看医生,否则.....
宝宝2岁被告知可能聋哑,别让你的侥幸害了孩子一生
有这症状的孩子属于高危儿,你家孩子“中枪”了吗?
医学知识点击浏览▼宝宝按时体检竟如此重要?别再做愚昧的父母了!
0名儿童体检报告出炉,这类问题是最多的!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和早教有什么区别?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