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孩子排尿日记
在排尿日记本上详细记录孩子的小便和饮水情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孩子尿床的严重程度,以便快速了解病情。一份完整的排尿日记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记录孩子白天的生活,连续记录3~4天。比如具体喝水和排尿的时间和量;是否有白天漏尿的情况,如果有,每天出现几次漏尿,每次大约多少量。第二部分:记录夜间排尿的情况,连续记录7天。比如每天入睡时间,入睡前2小时是否饮水;夜间是否尿床,每晚尿床的次数和时间,每晚遗尿尿量(通过称重判断);夜间起床排尿时间和量;早晨起床时间,排尿时间和尿量;当天是否排便。02在家接好小便
前一天晚上睡前洗好孩子的私处,特别是尿道口和屁股,然后第二天早起,用干净的塑料瓶装好孩子晨起的第一次小便,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注意哦,尿常规检查通常需要1小时之内的尿液。这样的话,孩子可以直接做检查,缩短就诊等待时间。03到医院后,尽量不让孩子排尿
医生会根据孩子情况开具相关检查,比如做泌尿系统的彩超,这时候就需要憋尿。因此,建议在医生就诊前尽量不要让孩子排尿。04提前预约挂号,优先看专科门诊
提前预约挂号,可以减少等待时间,推荐看遗尿专科门诊或儿童肾内科。如果没有专科门诊,就选择普通儿科门诊。有妈妈会说,小时候尿床正常,长大就好了,怎么就变成一种病了?有什么要紧的呢?01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
据欧美的一项研究,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网上看到这么一个案例:小方的妈妈领他来门诊,替他和医生沟通。小方穿着绿色的校裤,低着头,不说话。他妈妈略带抱歉地说:“儿子18岁了,夜里还会尿床。因为尿床,被同宿舍的同学知道了、传开了,都在背后议论他。儿子压力很大……”18岁了还在尿床,这背后又有多少心理因素导致?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孩子尿床不过是多了项生活任务,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尿床是一件挺没尊严的事情。尿床后,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长期以往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无论你是嘲笑尿床派的父母,还是呵斥尿床派的父母,即使你表现得温和无比,有些敏感的孩子还是会有心理负担。02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遗尿症影响患儿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身高,变得矮小。如果遗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还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反应迟缓,变笨。01长时间使用纸尿裤
据《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南研究发现:与10年前相比我国儿童尿床发生率呈上升趋势,5岁是儿童尿床高发期,发生率在15.3%,5-18岁儿童尿床发生率为7.88%。且相关调查显示,导致儿童尿床上升的原因可能与纸尿裤增多有关。纸尿裤使用时间越长,儿童尿床的发生率就越高。02天生的,随爸妈
爸爸妈妈任何一方,当大孩子时还有尿床经历,那么宝宝尿床的发生率为40%;倘若两个人都有尿床经历,那宝宝尿床发生率可达70%。所以,当宝宝尿床后,比起生气,不妨先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画过地图!03睡得太沉了
有些孩子已经到了可以控制排尿的年龄,白天也可以很好的控制,但是到了晚上就会不自觉的尿床,这是因为夜晚孩子处于深度睡眠,大脑向身体发出「憋住尿」的消息,可还没传到膀胱就丢失了。如果孩子白天过于兴奋、劳累,睡眠深度更深,夜间尿床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比如带孩子出去旅行的时候,也是尿床的高发期。04爸爸妈妈太过关心
研究表明,当孩子尿床被家长指责后,晚上再次出现尿床的频次是平时的2倍。如果家长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