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门外,停满了价格不菲的婴儿车。不仅体现了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的精力财力,还展示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期待:安全,快乐,舒适,有爱。
在幼儿园大门里面呢?在有亦或没有摄像头的房间里,老师们是否提供了符合父母期望的教育品质,以及与父母付出的金钱相匹配的教育服务呢?
受一位家长委托,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抽时间去读了澳洲幼儿早教专业,并被安排到幼儿园开展实习工作。疫情关系,很多幼儿园不再接收外来实习老师,因此断断续续地辗转了7家幼儿园,其中有公立的,有集团连锁的,有私立的...没想到却有意外收获。
本人在专业教育行业是新手。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和理解。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仅供参考。如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本人对于肤色,文化差异无任何偏见,只讨论对孩子的影响。如有专业人士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本文作者:遇见参参1
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位家长最初的需求是:选一家心仪的幼儿园,要“孩子开心,环境好,老师们耐心有爱”;
协助了解澳洲的早期教育领域对幼教老师的要求,对儿童健康发展的辅助;
熟悉孩子日常活动,以便与孩子,老师有效沟通交流。
这也是从业以来,交流过的家长给出的普遍期望。目标是:了解本地早期教育体系,更懂得与周围人有效交流。例如领导,同事,孩子的伙伴,是在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什么样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更能接受;
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或者不公平待遇,如何教孩子处理,家长按照哪些相关条例与校方交涉。
知己知彼,家长才不会看着孩子哭时一眼懵;更专业,家庭成员才能有效处理问题,受到尊重。2
教育网站上有早期教育标准、幼儿园的类型介绍和打分情况,幼儿园网站上也有教育理念、日常活动等介绍,搜索页面上有家长打分等等。这是教育部门的基本工作,是幼儿园的市场宣传,也是从成年人角度对提供服务的概述,是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幼儿园——是与家人分开后要从早待到晚的地方,安放焦虑和不安情绪的港湾,玩耍学习交流的场所,仅次于家庭的第二个社会环境,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界,对个人成长影响深远。再高的打分标准和评估,都无法全面反映孩子自己体验到的生活,因此我将用孩子的满意度来给幼儿园打分。3
记得有一所家族经营幼儿园,别墅门口挂着创始人家庭的照片,笑得温馨自然。两层楼都是由专业设计师设计的,楼下有室内停车场和音乐室,里面放了一台三角钢琴和各种乐器。室内电梯直接进入教室,室内外玩耍区域分配合理。从硬件环境评估,这是我见过的幼儿园中最好的。室内墙上,挂着多元文化理念和教职员简历。有日本来澳十几年的老师;有香港来的老师,有半工半读的国际留学生,也有临时工作的华人老师,是个多语种服务的幼儿园,按照学生和教职员工比例,分2岁以下和3-5岁班。如果我是家长,在参观完幼儿园后,很有可能会选择这家。园长是移民澳洲多年的西人,是创始人的女儿,每天穿着没领子没袖子的大汗衫。她对家长极其热情,经常拍着他们的肩膀大声说话,感觉很爽朗,家长们也开心地回复几句。入园第一天中午,我请她喝了咖啡,卡布基诺三分糖,她感动得流泪拥抱,说很久没人请喝咖啡了,她总是太忙了,看看那些杂乱无章的办公桌,本应老师处理的事情都要她来做。和我单独相处时,她却说:“你知道那些不会英语的家长,到澳洲来干嘛?F**K,很多孩子送来时一句英语也不会。你们的GonggongPopo带孩子骑轮滑车,还要用一只手抓着扶手,这TM是什么教育理念?还不是为了绿卡?有绿卡干嘛还干这个活儿,干什么不比这个好”......两面三刀,满嘴脏话,不堪入耳。“我在这里,我是老板,他们都得听我的。”这句话她是在院子里大声对我说的,应该是说给所有老师听的,有时候日本老师嫌她管理无序,和她对吵。一天早上,一个5岁的女生哭个不停,她已经来了三周,日本老师让她坐在教室里沙发上安静一会儿。突然,园长把她拖出来,站在走廊院子里,对她大喊:“让所有人看看,你为什么哭个不停。”我冲上去拉住女孩的手,园长指着我吼:“你别管,这是我的教育理念,她需要独立坚强。”过了一会儿,孩子不哭了,默默地去玩了。校长得意地说,“看见了吧,我的理念有用吧。”我心疼得不得了,去TM的理念,是这样培养的么?中午吃饭才发现没有厨师,园长和老师轮流做饭,并没有准备老师的饭。一般来说,幼儿园配专门的厨师,为了鼓励孩子们养成健康用餐习惯,是建议老师与孩子们同吃的。烤的披萨底糊了,有小朋友啃完上面一层就丢在地上。香港老师朝孩子耳边吼:“快跟食物说对不起,不要浪费食物”,把饼捡起来准备放回碗里,抬头看见我在看她,于是把饼扔进垃圾桶,小朋友哭嚎起来。她坚持让我先去吃午饭,我回到员工休息室。外面她的吼声和孩子们的哭声一阵一阵传到耳边。日本孩子爱跟日本老师在一起,他们说日语为主;说英语和中文的孩子基本听不懂。香港来的老师,大部分时间说英语,和华人父母交流时会说一部分中文,她对孩子很凶,其他老师也习以为常。有小孩到处打人,老师抓到了就大吼,没抓到就算了。听话的孩子,老师基本不管。有个两岁的女生,她姐姐就是那个五岁的女孩。姐姐不哭的时候就牵着她在院子里到处走走玩玩。当姐姐在教室里上课,妹妹在门外哭着叫:“姐姐,姐姐”,我才知道她们是华人。她一直哭,我问香港老师:“你怎么不去看看,她哭成这样。”“她每天都这样。”老师回答。我只得上去抱着她安慰,她哭了一会儿,就和我拉手玩起来。临时工华人老师说:“这里的老师对孩子就是不好,家长只觉得香港老师还能说中文,或者离家近,就愿意把孩子送这里来。”她以前在北京当医生,退休了就过来帮女儿带孩子,现在孩子大了,她有空就来干干活儿,还说:“园长是个神经病,别理她。”4
最诧异的是,有个小朋友主动上来牵我的手,她记得我,我也记得她。她妈妈曾经对我说,她以前的幼儿园老师都是印度人,园里有孩子绿鼻涕糊了一脸,也不知道给擦擦,而且孩子有一次回家哭着形容“被老师提起来,推到角落里”。她怎么转到这来了,难道也是因为这里有能说中文的老师?向我的老师反映这些问题时,我边说边哭,她建议我换一家幼儿园,不然压力太大。我问:“那些孩子怎么办?”她说:“希望你带去的爱和阳光,能让孩子们觉得快乐,那些老师知道自己的方式是错的。”我明白了,我不是超人也不是州长,哪怕是,我们也根本不能改变什么。辗转了几家幼儿园,有的幼儿园有发育迟缓的"特殊"大儿童,他开心时会盯着你,说"Hi",仅会的一个词;有时候会"嘭"地打哭某个小朋友,为了抢玩具;有时候霸着玩水区,不让别人玩;午睡时哭个不停,扔东西。老师要付出更多精力去高度监督,依然无法避免其他小朋友被吓到。有小朋友因为语言不通,与老师全程无交流,活动时能跟上就跟上,不能跟上就随意;有小朋友在如厕训练中没有穿尿片,午睡尿床了很紧张,老师不安慰,反而不耐烦地收拾;有小朋友吃饭时抢别人的饭,大家午睡时,偷偷翻其他的午餐包,偷吃别人的食物,提醒无效;有小朋友好动,欺负别人,还咬人......有老师情绪好时,就对孩子耐心些;有老师与其他老师聊天,或者做自己的作业,或者更新系统信息给家长们看时,孩子就被冷落。有个孩子小腿被蚊子叮了个大包,又红又肿,给老师看,老师说没事。我给孩子用冰敷,涂了药膏,老师就很不开心地叫我“处理前要请示”,再填写《伤害处理报告》给家长接娃时看;有的老师给孩子们喂饭时,不管烫不烫,一口接一口塞进去,她喂完3个,我才喂完1个。我端着碗都能感受到温度。还有各种奇葩的家长。妈妈坚持不让孩子吃主食,只能吃菜,沟通无果;有单亲妈妈不让老师给孩子讲任何关于“爸爸”的故事或者信息;有的家长严肃无礼,来了幼儿园背着手四处检查,动辄投诉,老师也很无奈;有的家长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紧张激动难以交流......天呐,孩子们每天要经历这么多奇葩人奇葩事,成长是多么困难又无可奈何的事。我抑郁了,哭了很多天,我完成不了任务。我也是妈妈,心疼每个孩子。我给孩子们所有的耐心和爱,我不在的时候呢?他们的家庭伤害呢?他们那样柔软,可爱,活泼,信任我,我却帮不了他们。除了观察好的服务,好的行为,我还要观察让人"不满意"的服务,按程度和项目画叉叉。结果是,在我的总结报告中,没有一所幼儿园是符合条件的,甚至根本达不到我委托人的要求。5
每位家长都很担心碰到“虐待”孩子的老师,怕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没有家庭能承受得了这个。可是,不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就跟让人遵纪守法一样,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与孩子工作的人都需要开“无犯罪记录证明”;而语言和情感上的暴力或忽略,才是最不易留下证据,也是孩子很难表述给父母的。虽然孩子的大脑有修复功能,回忆也能被篡改,但是内心受到伤害的体验,或者感到不舒服的经历,会深深印刻在脑海里,影响成长后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很多人都记得幼儿园时被同学欺负或被老师“偏心”对待的经历,但是不一定告诉父母,只是隐忍在心中;或者父母知道了,也无法解决。虽然长大后说当时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但是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如果,伤害就是伤害,哪怕是一个误解,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释怀,所以说“快乐总是短暂的”。要自己当了父母,老师,每天能有时间观察孩子,才能体会到孩童成长要面临的挑战。-End-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