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朋友圈,发现一篇叫作《疫苗之王》的文章刷了屏,我对于爆款文一直都存着审慎的态度,于是也没立即点开,直到后来发现刷屏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存着好奇就点开了,看完后,当然是震惊,不过也还是心存了一些疑虑的。比如说长春长生作为国企这么明显的自买自卖按理说是绝对不合规的;还有就是康泰生物上市这件事如果事先发生8名新生儿死亡事件,匆促上市也是过于急迫了一点的,而这些操作,都是可以有公开文件披露可查的。
我开始找相关的新闻报道,很遗憾,果然这些事情都是真的(新闻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甚至有媒体也披露了康泰上市时的审核专家名单,很庆幸,祖国在一些事情上越来越合规,制度监督也算是有所成效了。
(新闻来源)
对于这件事情,我在愤怒中其实多出了一丝欣慰,因为有内部员工举报便有了卫计委的飞行检查,长春长生的事情暴露在聚光灯下,而同理武汉生物的百白破疫苗,也是在突击飞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同学不幸中招
我一意识到信息是真实的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翻了孩子的疫苗本,看看有没有提到的这几家公司的疫苗和批次。
(65万支不合格疫苗的生产厂家、批次和去向)
(我家小朋友的疫苗接种记录,其中百白破第四针是手写的“武汉”。)
虽然没有长春长生,但是有一家手写的公司“武汉”,应该就是查出不合格批次的武汉生物。我非常好奇,为什么四针百白破疫苗,前三针的厂家都是北京天坛,第四针就给换了厂家,是库存不足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医院,可能是因为周日的原因,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我想我是幸运的,而我济南的同学,不幸中招了。
(同学的宝宝注册的,就是这批不合格批次的疫苗。)
她家娃才七个月,就注射了问题疫苗。想想就令人心疼。而我非常费解的是,这批疫苗是年的批次,年查出不合格,并没有政府组织的补打或者信息披露,反而是因为这次同一家公司长春长生狂犬疫苗被暴露出问题,才在时隔一年之后“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如果没有这次问题,多少孩子的百白破白打了呢?
我们都知道,疫苗都有有效接种日期,其中百白破疫苗需要在3、4、5月龄连续打三针,再在一岁半的时候打一针,之后是6岁、初三和大一各打一针,有一针的不合格就会影响抗体和机体作用,很难说这不合格的一针,对山东的25万、重庆河北的40万孩子们意味着什么。
我同学告诉我,因为自己7个月的宝宝被打了不合格疫苗这件事,她专门问了一个认识的医药销售,这位医药销售告诉她疫苗本小利薄,大企业基本不生产,都是小企业生产,而这次爆出的长春长生和武汉生物只是比较倒霉而已,还有更多的企业没有爆出问题。一医院3块钱一针,而成本价只有几毛钱,企业只能多产多销,就像长春长生,25万只疫苗销售款只有85万左右。
而同学不解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一年了,为什么她一直不知情,而省疾控的相关人员也一直没有说法,他们作为家长,则更是投诉无门。
疫苗的暴利
在刷屏那篇《疫苗之王》中提到一件事,说是狂犬疫苗成大生物报价是元,长生生物报价是元,而且还要比成大生物多打一针,文中说“活了这么久,竟然见到价格更高、针次更多的产品,把价格更低、针次更少的行业老大给压下去。”
这段于我有戚戚然。我记得宝宝注射脊灰疫苗的时候,我们面临减活疫苗或者灭活疫苗两个选择,其中减活疫苗(也就是糖丸)有25万分之一的几率会使被注射者患上小儿麻痹症,于是当时我们就想打灭活疫苗,医院没有。
我们根据网上查到的医院都打了电话,但都说没有这种价值多元的脊灰灭活疫苗。我们说网上查医院的,他们的回答都是没库存了,只有价值元的包含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流感嗜血杆菌的五联疫苗。
而实际上,像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都在公费范围内,不需要自费打的,而流感疫苗对于每一年的新型流感,毫无预防作用,所以相当于药企用一个联治的由头,让每一针的疫苗多赚了元钱,想想中国有多少新生儿,就可想见多么巨大的暴利,而那几个疫苗的成本,也不过是几块钱。
我记得前两年就爆出过疫苗的冷链存储问题,许多被不合格疫苗影响一生的孩子带着扭曲的身体和目光冷眼看世间,世间事,一旦沾上欲望,则有多少凄惶!
春风不识字啊
那些打动人心的书籍电影和纪录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