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疫苗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疫苗的误区、谣言传播速度很快。
专家解答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专家
对网络上流传的疫苗误区进行解释
专家表示,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人群发病风险。
1误区一
不按照预约时间接种疫苗
没关系?
”
疾控专家
接种疫苗的原则是不能提前,可以推迟。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以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需要完成多剂次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所以家长们尽量按照医生预约的时间,按照程序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
2
误区二
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
更安全、更有效?
”
疾控专家
我国上市的所有疫苗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均得到证实。接种何种疫苗,家长可按照需求自行选择。
3
误区三
接种疫苗后立即带宝宝离开?
”
疾控专家
医院人太多,或是因为请假带宝宝接种疫苗,在宝宝接种后立即离开,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其实接种疫苗后必须留观30分钟,察知宝宝有无不适,回家后继续加强观察,接种后应适当休息,多饮温开水,并注意接种局部的清洁。
4
误区四
疫苗的副作用很可怕?
”
疾控专家
疫苗非常安全。免疫规划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疫苗的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出现严重健康事件的情况极为罕见,并且会得到细致的监测和调查。疫苗预防疾病所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于其风险。没有疫苗,会出现更多的伤害和死亡。
5
误区五
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
获得免疫更好?
”
疾控专家
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6
误区六
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就能远离疾病吗?
”
疾控专家
如果停止免疫接种计划,通过接种所预防的疾病会卷土重来。虽然改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使用洁净饮用水能使人们远离传染病,但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灰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
7
误区七
接种疫苗后就不发病了?
”
疾控专家
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仍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来源:人民网,北京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