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老谈小儿遗尿症中医辨证针药论治

辜老谈小儿遗尿症中医辨证针药论治

第期

遗尿症是指3岁或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至少3个月。

一、中医诊断

5岁以上小儿每周至少有2次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3岁到5岁小儿若出现夜间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至少有5次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也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

二、病因病机

遗尿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九针》:“膀胱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亦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且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充足温煦。由此可见,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着密切关系。遗尿的发病机制虽主要在膀胱失于约束,然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三焦气化失司都有关系。其主要病因为下元虚寒、脾肺气虚、肝经湿热,心肾不交。

肾气不固是遗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如早产、双胎、胎怯等,使元气失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尿液,而为遗尿。

脾肺气虚素体虚弱,屡患咳喘泻利,或大病之后,脾肺俱虚。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转输精微,肺虚治节不行,通调水道失职,三焦气化失司,则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

心肾不交是久病伤肾,肾阴失养,肾虚不能滋养心阴,心火独旺,夜卧不安,多动少静,夜寐难醒而遗尿。

肝经湿热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经郁热,或肥胖痰湿之体,肝经湿热蕴结,疏泄失常,且肝之经络环阴器,肝失疏泄,影响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湿热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三、辨证论治

1.下元虚寒证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固本培元,固涩小便。

方药: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桑螵蛸,石菖蒲,党参,茯苓,当归,远志,龙骨,龟甲,益智仁,乌药,山药,覆盆子,莬丝子。

针灸:百会,神庭,气海,中极,归来,三阴交。艾炷灸双遗尿穴,百会。

2.脾肺气虚证

证候: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升清。.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益智仁,山药,乌药。

针灸:神门,百会,气海,太渊,足三里,三阴交。艾灸四花穴,膏肓穴。遗尿穴。

3.肝经湿热证

证候:睡中遗尿,大便干结,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泻肝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鸡内金。

针灸:手三里,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4、心肾不交证

证候:睡眠中遗尿,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活动过度,多动少静,夜寐难醒,多梦呓语,易哭易惊,夜间多汗,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治法:清心滋肾。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交泰丸加减:黄连,肉桂,熟地,附子,丹皮,泽泻,山药,茯苓,乌药,益智仁,桑螵蛸,石菖蒲,生麻黄。

针灸:神门,大钟,四神聪。艾灸:气海,中极,三阴交,遗尿穴。

四、本人临床医案

李某,女,4岁,海口籍。年10月23日就诊。母亲代诉:遗尿3年,每晚2-3次,睡眠中常常惊醒,甚则白天小便失禁,不能上幼儿园。四诊所见:遗尿,夜间惊叫,头发稀疏脱落,面色苍白,纳呆,四肢冰凉,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遗尿(心气不足,肾气不固)。治以调补心肾,因涩止遗。方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桑螵蛸10克,石菖蒲10克,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远志6克,生龙骨10克,龟板12克,益智仁6克,乌药6克,淮山6克,水煎服,每天1剂,复渣。经服药3剂后患儿已无遗尿,停药观察,月余未见反复,临床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ewellerypower.net/zzbx/9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